日期:2025-09-16 04:26:24
日期:2025-09-16 04:26:24
需要下载课件和教学设计的老师,关注高考语文必备攻略公众号,自助下单付费五元,把取货码截图发到后台就可以获得下载码。人数较多,下载码会在24小时内回复。感谢大家的支持!!!
想要获取具体详细的信息,可添加本公众号唯一微信客服。
(如果有较好的建议使课件思路更加清晰,更加完善,更有广度和深度的话,可以通过微信告诉小编哦,争取课件能满足大家的需要。)
课前导入: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白鹿原》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人世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茅盾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赏析文章描写的六幅风景图,理解每幅画面之后的精辟议论,进而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3.掌握文章描写与议论有机结合的手法和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风景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革命文艺奠基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写作背景:
本文是茅盾1940年访问延安后在重庆创作的。1939年茅盾在新疆大学任教一年多后返回内陆,归途中于西安喜遇朱德同志,应邀到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
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文体知识: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散,指取材广泛自由,纵贯古今,横亘中外,表现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神聚:神,指蕴含于外在“形”中的思想感情或哲理。聚,主题集中明确。
散文线索,结构
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2以感情为线索。杨朔《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好奇新鲜-厌恶恐惧-钦佩喜爱为感情变化的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 冰心《小橘灯》小橘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以时空变化为线索。刘绍棠的《榆钱儿》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历写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人们对榆钱的不同态度。胡适的《庐山游记》是以空间转移为线索的。作者按照地点的转化,描绘着自然景色,介绍着名胜古迹。 5以人物见闻为线索如鲁迅作品《孔乙己》。该文以“我—一个咸丰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我小伙计式的眼光来叙述反映“孔乙己”惨淡一生。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参考“沙漠驼铃”这个命名形式,为课文描写的其他画面各拟写一个小标题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
思考:作者描摹的六处风景画,蕴含了哪些精神内涵?
作者笔下的真正的风景,指的是伟大的人类,尤其指的是民族的精神。
作者分为六个部分来写风景,会不会显得孤立散乱?
这六幅画面并不孤立散乱。它们紧扣住一个中心,即对延安和延安军民的怀念和赞美,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六幅画面,除头一幅展现了新疆的沙漠风光之外,其余五幅都写了延安风光,并非天南海北,漫无边际。(2)六幅画面都不着眼于表现延安的自然风光,而是全力讴歌主宰自然的人,这便成了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本文中的议论,是点明题旨之笔,又是联结全文的纽带,把六幅画面串联成一个跌宕多姿的整体。
下列语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由于用了不同的语气,表达效果也有所不同,请分析。
(1)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2)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3)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①例(1)为陈述句,例(2)为感叹句,例(3)为疑问句。②这三句,像螺旋一样,愈旋愈深,有力地颂扬了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斗争。③作者之所以基本相同的意思要选择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句式的单一;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即随着内容的不断增加而起到不断深化主题的作用。
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猩猩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景画”写进来?
①揭示主旨,引出下文,层层深入表现主题。说明了“人类更伟大”的观点,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
②掩护作用,便于发表,展示语言含蓄特点。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著名戏剧家张光年评价茅盾作品,是“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请分析。
①文学性:《风景谈》则更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闪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②革命性:《风景谈》通过描绘六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画,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讴歌了延安军民为创造和谐生活表现出的崇高精神。
本文小结
以下为课件预览,共16张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的话,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点赞,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知道我们,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配资网站排名,天天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